廣和中醫的三個療程如下:

第一階段:循序漸進停用西藥

西藥抑制皮膚疾病,因此,一旦您停止使用西藥,大多數情況肯定會惡化。因此,停用西藥是要表現出皮膚病的原始外觀,這通常是需要心理建設

因此在治療開始時不要停止使用西藥,無論是外用還是內用,然後在病情穩定後慢慢停止使用西藥。

從每天一次更改為每兩天一次。每天一次,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西藥的使用。

第二階段:中藥介入治療

經過第一階段後,並逐漸移至第二階段。此時您最需要的就是耐心!

皮膚疾病有很多干擾因素,因此在第一次就診時醫生要求改善飲食和充足睡眠

但是大多數人很難完全戒掉誘發皮膚病的食物,因此效果無法立竿見影。

或者,晚上工作超過12點才真正上床睡覺,而且身體沒有很好的休息時間,即使有效,也很慢。

病程越長,皮膚上累積的毒素越多,因此藥物也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才能有效。

根據經驗,此時有80%的患者在沒有良好溝通的情況下放棄。真可惜,因為在此期間,症狀將開始改善。

第三階段:改善就在眼前

如果您可以堅持到這一階段,症狀將開始改善,皮膚過敏或是紅疹的範圍會開始減少。

皮膚的改善是顯而易見的,並且很難逆轉。有時你可能覺得血壓與皮膚無關,但是控制好血壓更好,反而皮膚自然會好轉,這也意味著血壓是皮膚炎的根本原因。

在我們的實際治癒的案例中,許多人都是漸漸捨棄西藥,轉向中醫治療,都獲得不錯的效果,而且復發的機率相當低

因此透過我們數十年的行醫經驗,讓你獲得改善各類皮膚炎的機會!
請立即尋求廣和中醫的協助,我們為您客製化專屬改善計畫!

廣和中醫診所位置:

廣和中醫深獲在地居民的一致推薦,也有民眾跨縣市前來求診

醫師叮嚀:病狀和體質因人而異,須找有經驗的中醫師才能對症下藥都能看到滿意的減重效果。

廣和中醫數十年的調理經驗,值得你的信賴。

WEDE46156FRE18EWCDW8CE

 

內容簡介

  日本人才育成專家,集結10,000名下屬想對主管說的真心話。
  不分公司規模、業種、業界,下屬對主管期望的事幾乎一樣,
  但大部分的主管,卻在不明白下屬對自己有何要求的狀況下管理團隊。

  ◆日本亞馬遜網站5顆星推薦!
  ◆日本各大商業書評網站盛讚實用
  ◆繼《主管不說,但你一定要懂的50件事》暢銷第2彈!

  讓你成為下屬服氣,願意跟隨的能幹主管!
  掌握下屬的心情,反映在管理行為上,目的不是「成為受下屬喜愛的主管」,而是成為出色的主管,打造達成更高目標的團隊。

  確實理解下屬期待
  聆聽下屬真實心聲
  提升團隊工作實績

  職場上,下屬總是對主管有這樣的期望:
  ‧希望主管硬起來→實際上要對高層展現強硬態度,並不是那麼容易。
  ‧希望主管臨危不亂→遇到危機也不為所動的具體對策是什麼。
  ‧希望主管設定合理目標→下屬認為的「適度目標」,在管理職眼中卻是標準過低。
  ‧希望主管做出具體指示→對於不確定的指示,下屬只會站在對自己有利的立場解釋。

  下屬期望的主管樣貌就是與現實有落差,照單全收恐怕天下大亂。本書除了記述下屬要求,更會加上給主管的實用建議,進而做出應對。
  教主管如何具備管理團隊的4大特質──「人格力量」、「工作能力」、「職場能力」、「育成能力」。

專文推薦

  齊立文 《經理人月刊》總編輯

實用推薦

  周明緯 CAREhER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曾孟卓 《蘋果日報》副總裁│謝文憲 商周與《蘋果日報》職場專欄作家
  (按姓氏筆劃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濱田秀彥


  一九六○年出生於東京。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教育學部。

  曾任職於住宅改建公司,並當上該公司最年輕的分店長。其後,轉職進入大型人力開發公司,在成為頂尖業務員的同時,也學會如何教育員工的方法與訣竅。

  一九九六年獨立創業,現在是經營溝通技巧的研習講師,針對分層教育、提案技巧、表達方式等不同領域,一年舉辦超過一百五十場課程。至今指導過的商務人士超過一萬七千人。

  相關著作

  《主管不說,但你一定要懂的50件事》

譯者簡介

邱香凝


  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日本國立九州大學院比較社會文化學府碩士。喜愛閱讀與書寫,用翻譯看世界。育有一狗,最喜歡的一句話是「用認養取代購買」。

  現為專職譯者。譯作有《一路吃下去!騎向台灣第一小吃攤》(石田裕輔著)、《絕不哭泣》(山本文緒著)、《飛上天空的輪胎》(池井戶潤著)等。

目錄

專文推薦 部屬不要你管,只要你懂
前言 大部分的主管,仍在不明白下屬對自己有何要求的狀況下管理團隊

第一章 身為人生的前輩,具備使人尊敬的「人格力量」
01 希望主管是強者
02 遇到危機時,希望主管臨危不亂
03 希望主管嚴以律己
04 希望主管大器,有包容力
05 希望主管不要將自己情緒好惡帶到工作上
06 希望主管能說「交給我就行了」
07 希望主管展現堅定的態度
08 希望主管有廣泛的人脈
09 希望主管表現出游刃有餘的一面
10 希望主管對工作燃燒熱情
11 希望主管有時尚品味
12 希望主管能說「有什麼事我負責」

第二章 身為主管,具備能統整團隊,執行專業的「工作能力」
13 希望主管有先見之明
14 希望主管能提示明確願景
15 希望主管設定合理的目標
16 希望主管交付工作的範圍明確
17 希望主管做出具體的指示
18 希望主管迅速做出判斷
19 希望交期前主管不要催促
20 希望主管善於與其他部門談判
21 希望主管提昇電腦技能
22 希望主管擁有下屬業務的專業知識
23 希望主管展現身為專業人士的工作態度

第三章 具備「職場能力」,為團隊成員打造得心應手的工作環境
24 希望主管更常待在位子上
25 希望主管好好聽進下屬說的話
26 希望打招呼時主管有所回應
27 希望主管不要頻繁要求下屬報告、聯絡、商量
28 希望主管不要對下屬有所隱瞞
29 希望主管告知下屬工作忙碌的原因
30 希望主管說話簡潔扼要
31 希望主管公平
32 希望主管理解各自立場
33 希望主管對高層強調下屬的努力
34 希望主管不要推翻眾人決定的事
35 希望主管不要「申請加入臉書好友」
36 希望主管善用女性員工
37 希望主管隨時能上場救火
38 希望主管能確實糾正破壞紀律的下屬

第四章 具備激發下屬的工作意願,協助下屬更上一層樓的「育成能力」
39 希望主管不吝讚美、不吝認同
40 希望主管該罵就要罵
41 希望主管懂得慰勞下屬
42 希望主管刺激下屬工作意願
43 希望主管能放手將工作交給下屬
44 希望主管綜觀工作整體後才給評價
45 希望主管看重每個人的特性
46 希望主管明確表達期待
47 希望主管指導更多工作
48 希望主管能有計畫性地指導
49 希望主管給予機會
50 下屬想要好的教練型主管

結語
 

專文推薦

部屬不要你管,只要你懂

齊立文
《經理人月刊》總編輯


  主管言行的檢核表,檢測你的帶人能力

  先做個測驗:書店裡同時陳列著《主管不說,但你一定要懂的50件事》和《下屬不說,但主管一定要知道的50件事》兩本書,你會先拿起哪一本來翻?

  絕大多數的組織都是呈現金字塔結構,位於底層的下屬數量最龐大,中層主管其次,層峰者居於少數。因此,從人數多寡來判斷,很多人應該會先拿起前一本書來看,了解自己的頂頭上司到底在想些什麼,又默默地在觀察些什麼,做好每個力爭上游的工作者的必修課:向上管理。

  即使是下有部屬、上有老闆的「三明治主管」,似乎也是會以「揣摩上意」為優先考量,說得積極正面一點則是:與老闆的期望與目標一致,讓自己在組織裡更上層樓。

  矛盾出現了:就組織權力結構的分布來說,部屬為數最龐大,但是因為愈上層人數愈少,似乎可以體恤他們心情的人,先天上就是比較少。於是,在第一線、在中層做事的人,沒人懂他們的心、了解他們要什麼,他們得到的,往往是模糊的指令、更多的工作,還有更好的業績。

  為什麼要了解部屬?有些主管可能會說,我只想要部屬的「手」(交出成果),不想要他們「心」(許許多多有待滿足的需求);問題是,心沒有被滿足,部屬就會用腳投票,把手放開。而任何一個再怎麼萬能超人般的主管都不得不承認:一己的時間體力有限,想要成就更大、更多、更難的事,就是得仰仗更多的人。手下沒人,什麼事也成不了。

  回到一開頭的問題,如果是我來選,我會選第二本,也就是各位現在手上的這一本。因為許多數據都顯示,許多人的離職,直屬主管或上司都是直接、主要因素;更別說你和我和身邊的朋友同事,有多少次湊在一起的話題,都是在議論老闆,相信更多時候是在「罵老闆」。

  也許你已經是身經百戰的主管,也老早做好了強大的心理建設:主管天生就是要討部屬厭的,所以要能笑罵由人。我懷疑,這某種程度上是一種關上耳朵與築起心防的消極態度:眼不見為淨、充耳不聞就好。

  或許你還會說,我是很自由開放的主管,「最不喜歡管人了」,但是在很多情況下,部屬對於這樣自詡為開明派主管的反應卻是:你可以不「管」我,但是你不能不帶人、不教人、不管事,只要我們交數字。沒有追隨者(follower),領導者(leader)就不存在,對於部屬什麼都不管的主管,很可能會淪為無人可管,因為根本沒人樂意在他底下做事。

  也許你還要問,我常常都跟部屬說,我的辦公室門永遠敞開,你們隨時都可以來找我反映意見,問題是都沒人來找我啊,部屬每次看到我,不是電梯搭下一班,就是繞遠路走,我要怎麼知道他們的心情?

  這本書的好處是匯集了日本一萬名下屬的心聲,把主管平常聽不到的、部屬平日不敢說的想法,彙整出四大類:人格、工作、職場、育成,可以做為主管檢視自身言行的一面鏡子。而目錄列出的五十件事,實則就是一份檢核表(checklist),有些會讓你心生警惕,有些會讓你得到提醒,有些則會讓你發出會心一笑,像是「希望主管不要申請加入臉書好友」、「希望主管有時尚品味」等等。

  我覺得部屬看這本書也會很有意思,除了像是一份情緒宣洩對照表,看的時候可以心裡直呼「對,我主管就是這樣」之外,我還想提供另一個想法:不是每個主管都會當主管的,這本書裡提供了很多建議,教主管怎麼符合部屬的需求。

  所以,如果你身為部屬,也可以化被動為主動,用書裡提供的方法,和你的老闆一起磨合出讓彼此和團隊成效更高的互動方式。

前言

大部分的主管,仍在不明白下屬對自己有何要求的狀況下管理團隊


  身為主管,想知道下屬對自己有什麼要求,是件比想像中還難的事。若是直接問下屬「你希望我怎麼做?」是件很奇怪的事,要是下屬真的擅自提出各種要求,反而給自己找麻煩。

  更何況就算真的問了,下屬也未必會說真心話。相反的,下屬只會認為「這時亂講話,要是被誤會成批判主管怎麼辦」。過去,企業流行在下班後「喝酒溝通」,藉由這種場合問出員工的真心話,但是近來這種溝通的場合已愈來愈少。也就是說,聽見下屬真心說出對主管有什麼期待的機會,比起從前減少許多。

  最近,有些企業導入讓下屬給主管打分數的「三百六十度評量」制度。利用這種制度,其實就能掌握到下屬對主管的真正期待。可惜的是,導入這種制度的公司目前仍是少數。大部分的主管,仍在不明白下屬對自己有何要求的狀況下管理團隊。

  舉個例子吧。個人目前擔任企業研習課程講師,主要在企業內為不同階層舉辦研習課程,至今接觸過的七千名主管與一萬名下屬中,有許多正好是主管與下屬的關係。

  一般來說,我會先在主管級的研習課程上和主管見面。某位主管曾表示,希望自己的職場能成為「同仁有困難時,無論什麼事都能提出來商量的職場」。接著,我和他的下屬們在中堅社員的研習課程上見面,下屬們形容自己的職場是「主管總是不在,就算想商量也沒辦法」,希望主管能更常待在辦公室內。由此可知,有時主管無法打造出自己理想中的職場,最大的障礙並非別人,而是自己。常言道,「子女不知父母心」,這裡的狀況倒是可以說成「主管不知下屬心」呢。

  像這樣的例子多得不勝枚舉。在這當中,我發現了一個事實:即使是隸屬不同規模公司、從事不同業種、處於不同業界的下屬,內心希望的事卻幾乎一樣。同時,無論是負責業務、製造、開發,還是總務、財務,不同職種的下屬,內心希望的事也還是幾乎一樣。既然如此,只要能讓主管階級的各位明白下屬真心希望主管做的是什麼事,對管理團隊一定有幫助。在這樣的想法驅使下,我決定執筆寫下這本書。

  不過,在下屬們希望的事項中,也有不少是只站在自己立場的自私想法,要是照單全收,職場恐怕會天下大亂。

  因此,本書並非單純記述下屬的要求,更會加上給主管階級的建議,教主管們如何消化下屬的要求,進而做出應對。在構思內容時,我將重點放在指導主管「掌握下屬的心情,發揮最適當的領導能力,並反映在管理行為」上。目的不是教人「成為受下屬喜愛的主管」,而是如何成為出色的主管,打造達成更高目標的團隊。

  書中忠實呈現了參加研習課程的一萬名下屬真實的心聲。不只是研習時聽到的內容,還包括在聚餐時幾杯黃湯下肚後的隨性聊天內容,以及無意間聽見的下屬真心話。

  我曾出版《主管不說,但你一定要懂的50件事》(商周出版)一書,當時收到不少讀者意見表示「身為下屬的我也有話要說」。這次,我再次收集許多下屬想對主管提出的要求,並試著將這些意見整理為「下屬對主管的期待」,發現可分成以下四大類:

  第一、「希望主管是個值得尊敬的人」;
  第二、「希望主管是個兼具管理與工作實力的人」;
  第三、「希望主管能為下屬打造出能安心工作的職場環境」;
  最後一點則是「希望主管能幫助自己成長,栽培自己」。站在下屬的立場,會有這種要求是很自然的事。

  本書將這四大類分別歸納為「人格力量」、「工作能力」、「職場能力」、「育成能力」,整理在第一章到第四章中。

  明明不久前自己也曾站在下屬的立場,一旦成為主管便完全忘記當時的感受,很多主管都是這樣的(我自己也會這樣)。

  希望能藉由本書,幫助有這種毛病的主管重新認識下屬的需求,將書中介紹的技巧運用在團隊管理上。

  傾聽下屬的心聲,從中找到許多提昇領導能力與經營團隊的靈感。此外,提高下屬工作意願,促進下屬成長的關鍵,其實也包含在下屬的心聲中。去了解下屬的心聲,採取適當的方式處理,一定能為管理工作加分。

  衷心期盼本書與前作《主管不說,但你一定要懂的50件事》能填補主管與下屬間日漸加深的鴻溝。目標是讓主管與下屬組成緊密的團隊,共同跨越困難障礙,達成卓越的工作成果。實現這樣的職場就是我的心願。

  接下來,就請您開始傾聽下屬的心聲吧。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727973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第一章
 
身為人生的前輩,具備使人尊敬的「人格力量」
 
第一章的主題是「人格力量」。
 
下屬都希望主管是個具有出色人格的人。許多下屬告訴我,「希望有個無論外表或內涵都很帥氣的主管」。
 
出現在本章的理想主管形象,也是堅強大度,從容不迫的存在。換句話說,就像是職場上的「教父」。
 
然而,多數主管也只是普通人,都有自己脆弱的地方。要回應下屬的期待,光靠精神論支撐是很辛苦的。
 
因此,本章先從「確實理解下屬的期待」著手。仔細聆聽下屬的心聲,就會發現他們需要的不是一個完美聖人。多數時候,下屬對主管的要求都是「只要做到這個就好!」。
 
此外,想要回應下屬的期待更是不能只有精神論,本章也會提出具體行動的技巧與方法。
 
目的並非成為下屬心目中的理想主管。只要身為一個人而有所成長,結果自然能符合下屬心目中的理想。這樣的發展才是我們的目標。
 
01  希望主管是強者
 
●下屬對主管最常抱持的期待
 
在請教下屬們對主管的希望時,最常聽見的就是「希望主管是個強者」。很多下屬都有下面這樣的不滿:
 
「我們課長啊,不管部長或高層說什麼都照單全收,然後統統丟給我們執行。」
 
「只會看上頭的臉色,什麼都決定不了。」
 
「我們部門做出的提案,每次都因為主管太弱,無法被公司接受。」
 
因為和自己的工作直接相關,問題才更顯得急迫。我想各位身為主管的讀者們應該也能理解才是。
 
然而,實際上要對高層展現強硬態度,並不是那麼容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突然被要求硬起來,對有些人而言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更別說即使已身為管理階層,主管也還是組織的一份子,必須遵從更高層主管的意思。
 
話雖如此,身為主管的人若不展現強硬的一面,確實無法獲得下屬的信賴。我們一起來思考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吧。
 

 

 

 

【1】 前天和閨蜜喝下午茶,看著她新買的LV包包,調侃道:「從哪兒買來的仿真貨,感覺和真的一樣!」 她立馬跳起來,害怕周圍的人都不知道似得,大聲喊起來:「我新買的正品,兩萬多塊錢呢!」 我好奇地問:「你老公不剛給你買了塊浪琴表,又願意給你買這麼貴的包?」 她嘿嘿一笑,神秘地悄悄說道:「山人自有妙計!剛開始他的確不願意,覺得浪費錢。然後我就撒嬌並可憐巴巴地對他說,陪吃陪睡做家務,這不值一個包嗎?而且,我帶出去也是為了給你長面子,讓別人都知道我老公有多好?說完,我就蹭他臉,像小貓咪一樣。然後,他就給買了唄。」 聽完,頓時覺得閨蜜太過妖嬈,一般男人都會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吧。不過再仔細想想,婚姻里這樣的打情罵俏、嬉嬉鬧鬧不正是我們都嚮往的嗎? ... 【2】 婚姻中的娛樂,其實就是少點兒較真,多點兒歡樂的態度,就像我這位閨蜜一樣。 現在的生活壓力都很大,大家都忙著賺錢養家,如果沒有點兒娛樂精神,夫妻之間太容易產生矛盾和衝突了。 我另外一位朋友,想買一套雅詩蘭黛的化妝品,總共算下來6000多元,和她老公一提,她老公嘀咕了一聲:「買這麼貴,還不如用用大寶,效果也差不到哪兒去。」 然後她就發飆了:「我用自己的工資買怎麼了?女人不要保養啊?」男人也吵開了:「憑什麼我的錢就只能用在家庭里,上次買個幾百塊的遊戲鍵盤都不行?到你這,就可以買6000的化妝品?」 然後,他們就開始了無休止的吵架,最後化妝品也沒買,到現在還在冷戰。 當步入婚姻,我們的生活總歸要逐漸平淡,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碎,夫妻關係、婆媳關係、親子關係、同事關係等各方的羈絆,沒有點兒娛樂精神,還真很難去發現家庭生活的快樂。 ... 【3】 娛樂精神,通俗點兒說就是用平和、樂觀、包容的心態去看待婚姻里的大大小小的事兒。 比如,你每次都抱怨老公做什麼事都要你說,像癩蛤蟆一樣戳一下動一下。換種思維,有一個願意聽你指揮的老公,不也是幸福的事兒嗎?還有好多男人在家什麼事都不做。發個嗲,撒個嬌,男人下次做的比誰都勤快。 比如,你覺得老公不在乎你,總是要你自己要,他才給,從來不會想到主動送什麼。換種思維,有個願意給你買東西的老公,不知道有多少人羨慕。 比如,你覺得和婆婆沒話可說,她燒得飯也難吃,衣服也洗不乾淨。換種思維,有婆婆在,家務事是不是少了很多,沒事兒哄哄老人,其實也沒那麼難相處。 婚姻本就是笑著、鬧著、吵著過完一輩子。婚姻里,如果面對所有的事都嚴謹、認真,像考試一樣;把所有的情緒都歸納為愛與不愛,那麼這種沒有一點兒娛樂精神的婚姻,很難維持下去。 ... 【4】 記得知乎里曾經有個話題:幸福的夫妻都是怎樣相處的? 其中有位網友分享: 有一天,我和老公因為一件小事吵架了,老公氣得離家出走了,走的時候還對我大叫:「今晚我要是回來,我就你兒子!」晚上九點多,我正準備睡覺,突然聽到有人按門鈴,我就問:「這麼晚了,誰呀?」老公在外面諂媚地說:「我的媽呀,您寶貝兒子回來啦!快開門,凍死了。」 其實,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互相鬥智鬥勇的歡樂夫妻,這樣的充滿娛樂氣息的家庭氛圍,總是充滿歡聲笑語,想不幸福都難。 婚姻就像旅途,新婚時,我們如膠似漆;接著,我們平淡如水;然後,我們相互娛樂,你在鬧,我在笑,我們彼此傷害又一起忘記,吵吵鬧鬧中,嬉嬉笑笑中,度過餘生。 願每個人在婚姻里都有點兒娛樂精神,讓婚姻充滿樂趣,如此溫暖相伴一生。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8a5nemO.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676930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清水異位皮膚炎推薦有效的中醫診所大甲禿髮症治療有效的中醫診所楊梅甲溝炎中醫診所推薦新屋皮膚癢中醫診所推薦
豐原網友都推薦到這間皮膚科中醫診所 大肚鱗狀細胞癌治療有效的中醫診所 潭子沙蚤病中醫門診大里最推薦的皮膚科中醫診所 東勢香港腳治療有效的中醫診所 龍潭體癬中醫診所推薦大雅這間皮膚科中醫診所看診態度好 桃園林口水皰性類天皰瘡推薦有效的中醫診所 大甲雀斑中醫診所推薦竹科附近這間皮膚科中醫診所看診態度好 桃園汗皰疹中醫門診 內壢白斑中醫診所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tq24tg42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